首页

婧儿小主

时间:2025-05-29 06:00:19 作者: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探讨AI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 浏览量:54747

  中新网深圳5月27日电 (记者 索有为)2025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27日在深圳举行,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作主旨演讲。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等12位学界业界人士围绕“AI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与创新”的主题分享观点。

  该论坛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,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、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、紫荆文化集团、鹏城实验室承办。

5月27日,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办。论坛主办方供图

  王纲指出,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归根到底就是科技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集成。回望历史,文明的每一次跨越,都是文化和科技的双向奔赴。他强调,审视当下,时代的重大变革,更加倚重文化力量与科技力量的叠加放大。面向未来,建设文化强国,必须坚定走好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之路。

  深圳市副市长张华在致辞中表示,深圳正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之路。2024年,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,实现营业收入12875.08亿元,占全省的51.5%、全国的9.1%;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2.1%。深圳正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之路。

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作题为“AIGC赋能艺术创作的思考”的演讲。他提出,在艺术创作过程中,恰当使用AIGC(利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的技术),可有效赋能各环节,实现提质、生成、增效、降本的作用。尽管AIGC发展在价值观、创作伦理、算力、数据、成本等多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,但AIGC未来可能快速形成颠覆性生产能力,需要各界密切关注,把握这一轮次技术发展为艺术创作带来的全新机遇。

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论坛圆桌对话。论坛主办方供图

  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特聘校长助理、计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张民在题为《语言智能赋能文化传播》的演讲中提到,从翻译工具到文化桥梁,多语言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文化传播的可能性。它不仅是理解中国的钥匙,更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共生与互鉴的基石。

 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以“数字敦煌”品牌建设为例,分享新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新平台的经验。据介绍,截至2024年,敦煌研究院已形成超400TB数字资源,建成840TB分布式存储系统与高效数字资产管理平台,树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存储管理新典范。其推出的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——“数字藏经洞”,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传播和跨文明对话。

 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在题为《大模型时代文化内容生产的范式革命》演讲中提到,文化内容产业是引入智能实践的先锋领域。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正在带来创作大众化、生产智能化和生态普惠化等三重范式革命,大模型正在重塑个体创作生态,未来会有更多小微甚至一人创意公司诞生。

  在“从实验室到产业——科技文化融合的最后一公里”圆桌对话上,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、鹏城实验室多智能体与具身智能研究所所长林倞,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,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叶蓁蓁,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院长胡钰等作分享交流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新能源车消费新趋势调查:品牌意识逐渐淡化,追求极致性价比

截至今日14:00时,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0.33元/公斤,与昨天持平;牛肉63.13元/公斤,比昨天下降0.7%;羊肉60.80元/公斤,比昨天下降0.4%;鸡蛋8.44元/公斤,与昨天持平;白条鸡17.68元/公斤,比昨天上升0.1%。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为4.77元/公斤,比昨天下降0.4%;重点监测的6种水果平均价格为7.32元/公斤,比昨天下降0.1%。鲫鱼19.64元/公斤,比昨天上升1.0%;鲤鱼14.99元/公斤,比昨天上升0.4%;白鲢鱼9.95元/公斤,比昨天上升1.0%;大带鱼39.10元/公斤,比昨天下降0.1%。

合肥瑶海:老工业区更新“颜值” 城市向美加速发展

“2号15道,检查线路车辆。”无线电台里传来呼叫,接到新的调车计划,刘翔和同事们又一次扎进热浪中……(光明日报记者 马荣瑞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续亮)

防患于未“燃” 中消协这个提醒 事关你我安全

天津4月21日电 (王在御)4月20日,2024中国·天津宝坻首届空竹邀请赛在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拉开帷幕。来自全国15省市、36个城市,51支空竹代表队、810名空竹爱好者齐聚天津宝坻。
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9月30日—10月6日)

据了解,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加强协同,创新举措,推进近视防控工作。京津冀近视防控联盟在防控宣传教育、试点建设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深入合作,实现优质资源共享。

美经济学家: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,世界需要中国产能

他分析说,其一,篆刻艺术虽属小众,却成功对接国家大政方针,实现艺术创新而非标语化呈现;其二,首次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篆刻,旨在提振行业自信,推动创新,急需各界关注与支持;其三,“世界”主题印作在风格、技法与观念上寻求突破,实属不易;其四,深入研究各历史时期印章遗存(如汉肖形印、画像砖、西夏官印、元押印、满文御玺),结合古金石学,集千年文化于一方;其五,践行沙孟海的“国际印学研究中心”构想与饶宗颐的“东学西渐”理念,将理论精髓转化为篆刻实践,使宏大精神融入每一件印章作品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